筆試教育學指導:基礎知識必背考點
1 |
在下列教學筆試教育學指導:教育基礎理論記憶口訣 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筆試教育學指導:筆試教育學指導:近幾年??贾R點 1.《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獻,比西方最早的古羅馬的昆體良《論演說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學相長”“及時而教”不陵節(jié)而施,“長善而救失”“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禁于未發(fā)。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統(tǒng)論述教育問題專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義與教育》提出:以兒童為中心、做中學 “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 4.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最早探討教育學問題的是前蘇聯(lián)克魯普斯卡婭《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馬卡連柯《論共產主義教育》。 5.贊科夫的《教學與發(fā)展》認為學生的“一般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屬,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質、性格集體主義思想,“差生”發(fā)展。 6.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著被譽為“活動的教育者“。有《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7.美國教育布魯納《教育過程》倡導“結構主義”“發(fā)現(xiàn)法”。 8.“六學二館”中“二館”指崇文館和弘文館。 9.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教育的起源是:生產勞動。 10.我國奴隸社會的教育內容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11.“狼孩”說明遺體本質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不起決定作用。 12.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造成人的片面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詞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過教育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國頒布的第一個現(xiàn)代學制是壬演學制。中國實行的第一個現(xiàn)代學制是葵卯學制。 16.新中國第一次學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于1985年。 18.教師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 19.教育學科知識包括在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中。 20.學生年齡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課的類型一般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 22.教師各課三方面工作: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 23.教育過程以認識為基礎,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 24.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識能力誰為主兩種教育論:形成教育論(能力為主 )、實質教育論( 知識為主)。 26.《學記》中:“學而等”體現(xiàn)循序漸進原則?!秾W記》中:“不陵節(jié)而施”體現(xiàn)循序漸進原則。 27.教學方法是師生共同活動方式。 28.班級授課制在我國正式實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國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說服教育法。
教育學簡答題精選 1、教育學的產生和發(fā)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萌芽階段;形成階段;科學教育學階段 筆試教育學指導:教綜遇到的“……之父”總結 1、現(xiàn)代教育之父 ----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同時也被譽為“科學教育奠基人”、“科學教育學之父”。 其他考點:1.《普通教育學》;2.教學的教育性原則;3.主張把教育學建立在倫理學和心理學的基礎上;4.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5.四段教學法: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6.社會本位論的代表。 2、心理學之父---- 馮特 馮特——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的誕生。 (PS:之前年份的總結中馮特的時間有誤,回復“年份”兩字查勘勘誤版) 3、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學》,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 其他考點:1.迷箱實驗;2.嘗試-錯誤說;3.學習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4.痕跡消退說;5.共同要素說。 4、終身教育之父 ----保羅·朗格朗 5、課程評價之父------ 泰勒 泰勒——同時也被成為“現(xiàn)代課程理論之父”、“當代教育評價之父”。 其他考點:泰勒原理:目標、內容、方法、評價 6、幼兒教育之父 ----福祿貝爾 福祿貝爾——首創(chuàng)“幼兒園”的名稱,也被稱為幼兒園之父。 個人本位論的代表。 7、中國現(xiàn)代幼兒教育之父 -----陳鶴琴 8、行為主義心理學之父----華生 華生:最早使用“行為主義”一詞。 華生的名言: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huán)境,讓我在這個環(huán)境里養(yǎng)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yè)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 ——外鑠論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 9程序教學之父----斯金納 斯金納——在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程序教學。 其他考點:1.正強化、負強化、懲罰(回復“強化”,即可查看這幾個知識點的講解視頻);2.逃避條件作用、回避條件作用;3.普雷馬克原理。 10俄國教育心理之父 ----烏申斯基 烏申斯基——也被成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人是教育的對象》 他的名言: 1.“兒童是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直觀性教學原則的體現(xiàn)。 2.“復習是學習之母”——鞏固性教學原則的體現(xiàn) 11智商之父 ---推孟 推孟——他修訂了比奈-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提出智商概念。 其他考點:智商的計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齡/實際年齡 * 100 12北大之父---蔡元培 蔡元培——1916年擔任北大校長,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被毛澤東成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13、青少年心理學之父是誰--------霍爾 1904年,霍爾刊布其重要著作《青少年:它的心理學及其與生理學人類學、社會學、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關系》。這不僅是一部包羅了有用資料的全科全書,而且對霍爾關于發(fā)展的復演說作了最完整的說明。綜合上述諸點,霍爾認為心理的發(fā)展相似于生理的生長:身體的發(fā)展是不勻稱的,有些部分、機能、器官相繼生長到某種程度,致使暫喪失確切的正常比例,要到后來新的發(fā)展水平上才可以重機關報恢復;心理的發(fā)展亦復如此,心靈的各咱品質相繼發(fā)展著,生長的精力時而走向這個方向,時而走向那個方向。在霍爾看來,這是生物學上的節(jié)約,同時也是復演,因為在心理領域內,大自然同樣遵循我們經常用到的機械原則,即力量最好先作廣泛的發(fā)展,而后再很好作用于一點,“人的生長發(fā)展回旋在一個逐漸擴大的范圍中,應該努力防止過早地找到支撐物,應該努力延長變動的時期,還應該防止自然選擇對我們的許多才能和傾向在生存競爭中可能暫出現(xiàn)的微小優(yōu)點作過早的肯定”。根據霍爾的觀點,這時的教育,應盡可能使各種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盡可能稍許縱容一點任性與空想,把性格上的一貫性推遲一段時間,讓各種先天優(yōu)勢相互進行競爭。 14差異心理學之父---高爾頓 他發(fā)現(xiàn)被試的意象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人以肌肉運動覺意象為主,有的人以聽覺意象為主,有的人以視覺意象為主。他強調遺傳是形成個體差異的原因。他通過譜系調查,論證遺傳因素與個體差異的關系。他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主張的人。他認為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是遺傳的。 15、裴斯泰洛齊——慈愛的兒童之父 主要成就:1.代表作:《林哈德與葛篤德》 主要理論觀點:①主張教育遵循自然,使兒童自然發(fā)展; 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③提倡情感教育,愛的教育; 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思想付諸實踐的教育家; ⑤個人本位論代表人,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然人”,發(fā)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實現(xiàn)。 16、馬斯洛被稱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 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
2、古代學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階級性,等級性(2)非生產性(3)專門化(4)教育內容具有明顯的分化趨向和知識化趨向 3、近代學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產性;普及性;系統(tǒng)性;雙軌制 4、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1)與社會聯(lián)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學制的開放性,梯形化和彈性化 (3)教育的現(xiàn)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性 5、生產力與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 (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生產力的性質和發(fā)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類型和結構;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決定和制約著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生產力發(fā)展水平還制著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內容;還制約著教育方法、手段、設施及形式等。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教育是實現(xiàn)科學知識社會化和使現(xiàn)代科技由可能生產力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的橋梁和關鍵;教育還是實現(xiàn)科學知識再生產和生產技術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與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 政治與教育的制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影響教育目的的制定 (2)影響教育制度的形成和變化(3)影響教育財政狀況(4)影響受教育權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對政治會有一定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影響社會政治延續(xù)和推動社會政治生活兩個方面。 7、人口對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1)人口數(shù)量影響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和戰(zhàn)略重點的制定和實現(xiàn)。 (2)人口結構及其分布狀況影響教育結構及學校布局狀況。 (3)學齡人口數(shù)量影響教育規(guī)模及經費使用。 8、教育對人口的影響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長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質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結構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重視培養(yǎng)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呵護兒童健康;著力增強動手能力;特別關注學習態(tài)度 10、少年期的教育應該注意些什么? 重視青春期教育;豐富精神生活;鼓勵獨立判斷獨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應該注意哪三個方面? (1)學會正確認識和處理自我秘社會的關系 (2)樹立事業(yè)心、責任心、提高從事社會職業(yè)的素養(yǎng)、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3)正確處理友誼、愛情和婚姻 12、學校教育發(fā)揮主導作用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符合社會發(fā)展方向、反映社會發(fā)展要求;有效地協(xié)調其它教育影響;符合教育對象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設適宜的動物園文化環(huán)境,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動;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 (1)控制教育對象發(fā)展方向和預期結果 (2)指導和支配整個教育活動過程 (3)評價、檢測教育質量 14、我國的現(xiàn)行教育方針是什么?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5、“個人全面發(fā)展”包含哪三個層次的目標? (1)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彌補舊式分工對工人所造成的缺陷,減輕資本對工人,尤其是對童工有體力智力方面的摧殘。 (2)在處于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之間的作為過渡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滅舊的分工,推動社會發(fā)展,向“個人全面發(fā)展”這一理想目標日益逼近。 (3)到共產主義社會,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矛盾的最終解決,觀念中的“個人全面發(fā)展”和現(xiàn)實中的“個人全面發(fā)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16、全面發(fā)展教育與“個人全面發(fā)展”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區(qū)別:(1)角度不同,全面發(fā)展教育界是從教育學的角度,“個人全面發(fā)展”是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角度,(2)二者分屬不同范疇,“個人全面發(fā)展”實際上是一個與共產主義理想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最終目的,全面發(fā)展教育則是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組成部分而言的(3)實現(xiàn)條件不同,實現(xiàn)“個人全面發(fā)展”,與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一樣,必須同時具備各方面的相宜條件才行,全面發(fā)展教育僅借助學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實現(xiàn)。聯(lián)系:(1)都是以研究人的發(fā)展問題為為基本任務,(2)教育畢竟是人的發(fā)展重要影響因素,(3)“個人全面發(fā)展”學說是指導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器,這一學說對我們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規(guī)和進行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17、素質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長期性、開放性、時代性、實效性。 18、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 (1)注重思想先導,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動力機制(2)改革檢測評價,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導向機制(3)抓好常規(guī)管理,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機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 19、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xiàn): (1)狠抓薄弱環(huán)節(jié),努力爭取全面提高教育質量(2)建立新型課堂人際關系,增強心理相融度(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自學能力(4)充分發(fā)掘潛能,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20、課堂素質教育應該遵循哪些教學原則? (1)全面施教,整合優(yōu)化(2)注重個性,鼓勵創(chuàng)新(3)目標導向,情境熏陶(4)動手動腦,和諧發(fā)展(5)師生互動心向一致(6)關注學法,改進教法
21、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策略 (1)精講精練加強針對性(2)分層遞進,符合規(guī)律性(3)學會做人,尋準教育點(4)指導學法,教人會學(5)自主發(fā)展,訓練自控力 22、在社會發(fā)展中教師承上啟下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和傳播者;社會的代表者和社會道德的實踐者 23、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班集體的領導者;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父母的代理人 24、教師勞動的特點有哪些? 勞動對象的復雜性;勞動手段的主體性;勞動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勞動成果的長效性 25、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有什么特殊要求? 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團結協(xié)作 26、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五對矛盾是什么? 主觀的成熟體驗與客觀的相對不成熟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強烈的活動需要與能力發(fā)展的同步的矛盾;旺盛的求知欲與識別能力較低的矛盾;性意識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觀念薄弱的矛盾。 27、學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義? 學校教育系統(tǒng)作為國家對年輕一代進行教育的最嚴密、最有效的組織,它集中體現(xiàn)了整個教育制度的精神實質,學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確和完善,它直接關系到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進行以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從而也對政治經濟制度的鞏固,生產力的提高,青少年兒童身心的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 28、我國1951年學制主要有什么特點? (1)明確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國人民特別是工農干部受教育的機會,突出了“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向工農開放”的方針,(2)新學制確立了各類技術學校和專門學校的地位,保證了各種人才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方針,(3)保證了一切知識分子和老年知識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機會,(4)體現(xiàn)了方針、任務的統(tǒng)一性和方法方式的靈活性,(5)充分體現(xiàn)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則。 29、我國中小學德育的根本任務是什么? 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2)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3)逐步形成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4)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0、我國學校德育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方向性和現(xiàn)實性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tǒng)一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理解相結合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教育的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31、老師指導學生自我教育應進行哪幾方面的工作? (1)指導學生掌握修養(yǎng)的標準(2)自我評價(3)道德情感體驗(4)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品德。 32、中小學教學的任務有哪些? 學習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獲得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體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教會學生學習,培養(yǎng)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33、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有哪些? 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原則;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34、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實習作業(yè)法、練習法、實驗法。 35、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講授的內容要有科學性;講授要有系統(tǒng)性連貫性和邏輯性,層次清楚,突出重點、難點;講授的語言要有條理性、簡練性、啟發(fā)性、生動性、語音、語調要有和諧性;恰當運用板書和體態(tài)語言,強化講授效果。
36、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有哪些? 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來選擇;根據學科和教材特點來選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來選擇;根據學校的客觀條件來選擇;根據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實際經驗和個性特點來選擇。 37、班級授課制有哪些特點? 以“班”作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能擴大教育對象,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進行教學;便于學生之間互相觀摩,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互相促進;能發(fā)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能保證正常的教學常規(guī),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越性,因此,自產生以來,班級授課制便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38、怎樣備課? 做好三項工作: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寫好三個計劃學年或學期教學進度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39、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 教學目標明確,完成任務好;教學內容正確、充實。抓住重點、難點、關鍵;教學方法適當,教師善“啟”善“導”;語言規(guī)范、板書整潔;教學進程組織嚴密、結構緊湊;師生雙方積極性高。 40、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傳遞——接受式、引導——發(fā)現(xiàn)式、輔導——自學式、情境——陶冶式 41、運用練習法有什么要求? 練習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精選練習材料,使之具有典型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適當分配練習的份量、次數(shù)和時間;在練習過程中要加強指導,經常檢查練習的結果。 42、良好班集體形成的標志? (1)全班同學有共同的奮斗目標(2)有團結一致的領導核心(3)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集體輿論。
4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 (1)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導學生學好功課(3)組織好課外活動,指導課余生活(4)組織學生勞動(5)指導團隊會工作,協(xié)調班內外教育力量(6)處理班級日常工作(7)抓好學生的入學教育和畢業(yè)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44、班集體形成過程 初建松散階段;基本形成階段;鞏固發(fā)展階段 45、建設班集體的主要方法 (1)調查了解學生,研究班級情況(2)提出奮斗目標,組織共同活動(3)培養(yǎng)集體論,形成優(yōu)良班風(4)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班級骨干,形成集體核心(5)建立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人際關系。 46、班集體管理的幾種類型 常規(guī)性班集體管理;階段性班集體管理;畢業(yè)班集體的管理。 47、畢業(yè)班集體管理的內容 掌握學生的志愿和思想動態(tài),進行理想教育和畢業(yè)指導;指導學生復習功課,迎接考試,關心學生身體健康;做好畢業(yè)生鑒定和優(yōu)秀生評選 48、階段性管理工作的內容 開學前的準備工作;開學初報道注冊工作;期中對前一階段進行檢查和小結;期末組織學生進行復習和考試。 49、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 組織上的自愿性;內容上的廣泛性;活動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樣性 50、課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 明確的目的性與周密的計劃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面向全體;充分利用當?shù)貤l件。 51、課外校外教育的三種組織形式 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
52、課外活動的指導原則 自愿原則:(1)充分考慮學生意愿,讓學生自愿選擇、自愿參加(2)教師要積極鼓勵正確引導;自主原則:(1)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獨立自主參加活動(2)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 53、校長負責制的含義 校長是學校行政總負責人,他擁有人權、財權、行政決策權,負責領導教育、教學和行政工作,對上級黨政領導部門負責,對外代表學校,是法人代表,黨支部是學校的政治工作中心,對貫徹黨的方針政策起監(jiān)督保證作用;教職工代表大會和校務委員會對學校實行民主管理與監(jiān)督 54、學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經濟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現(xiàn)代技術的方法。 55、教師的職責 是教師職權范圍內應負的責任。教師的基本職責有如下幾個方面:(1)教好功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2)做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4)組織好學生的課外活動協(xié)調學校與社會、家庭的關系(6)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參與學校的管理。 56、當前教育思想轉變中,要樹立哪些現(xiàn)代教育觀? 素質教育觀;現(xiàn)代人才觀;正確的教育價值觀;科學的學生觀;現(xiàn)代課程觀;教育民主化思想;教育本質觀;終身教育觀;大教育觀;全民教育觀;現(xiàn)代教育方法觀;教育信息化等 57、基礎教育改革的任務有 (1)轉變教育觀念,進一步端正辦學指導思想(2)探索全面實現(xiàn)基礎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運行機制;(3)改革學制,滲透或引進職業(yè)技術教育,全面實現(xiàn)“雙重任務”(4)改革課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中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5)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 58、學校管理改革的趨勢有 (1)學校管理自主化(2)學校管理開放化(3)學校管理民主化(4)學校管理技術手段現(xiàn)代化(5)學校管理的精致化。
59、教育科研具有哪些特點? 除了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艱巨性等科學研究的共同特點之外,還有以下主要特點:(1)研究目的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服務性(2)研究參與者的廣泛性、群眾性(3)研究成果的遲效性和長效性 60、教育科研的任務是什么? 教育 科研的基本任務是探索、認識、發(fā)現(xiàn)教育規(guī)律,并運用這率真客觀規(guī)律來指導教育實踐。具體任務包括:(1)研究當代教育發(fā)展,指導當前教育實踐(2)總結教育經驗,推動教育學科建設(3)進行中外教育比較研究(4)預測教育未來發(fā)展趨勢。 61、堅持科學態(tài)度,遵守科學道德具體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熱愛真理、客觀誠實;勇于創(chuàng)新、嚴肅認真;不畏艱辛、合作競爭 62、教育科研過程中應做好哪些工作? (1)選擇科研課題(2)提出理論假設(3)確定科研對象(4)制定科研計劃(5)選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資料(7)進行整理研究工作 63、教育測量的功能有哪些? 是改進教學的良好工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 64、教育評價的功能是什么? 測定功能、診斷激勵功能、指導功能、導向功能 65、教育評價的原則: 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民主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整體性原則 66、教育評價一般從哪些方面來進行 學校辦學的水平評價、德育工作的評價、教學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評價 67、教育現(xiàn)代化模式的選擇必須遵循哪些原則? (1)目標導向性原則(2)堅持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原則(3)堅持相對平衡、協(xié)調發(fā)展的原則(4)堅持揚長補短、發(fā)揮優(yōu)勢,創(chuàng)建特色的優(yōu)化原則(5)堅持可行性原則。 68、我國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指導思想是 (1)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2)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3)服務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4)堅持改革開放,發(fā)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5)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guī)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6)依*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7)堅持以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8)多形式辦學,多規(guī)格培養(yǎng)人才。 69、如何開展課堂研究? (1)確定班組抽樣的具體方法(2)提出相應的課堂研究假設;(3)弄請該課堂研究中的三類變量;(4)搞好課堂研究設計
a.道德素養(yǎng) b.知識素養(yǎng) c.能力素養(yǎng) d.心理素養(yǎng) e.身體素養(yǎng) 記憶口訣1 是不是喜歡一個人:身心能知道 如何樹立教師的威信 a.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 b.培養(yǎng)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c.注重良好儀表、風度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d.給學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e.做學生的朋友與知己 記憶口訣2 朋友知己之間也要培養(yǎng)彼此的好印象。 (怎么培養(yǎng)?既要道德好、智商好、性格好,又要儀表整潔、行為舉止風度翩翩) 兒童權利公約 a.無歧視原則 b.尊重兒童尊嚴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 d.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記憶口訣3 兩個尊重無關利益 記憶口訣4 一無一最佳兩尊重 教育目的社會本位論代表人物 孔子、斯賓塞、涂爾干、孔德、赫爾巴特 記憶口訣5 雙孔特干澀。 教學原則 直觀性、啟發(fā)性、循序漸進性、因材施教、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量力性原則 記憶口訣6 直起弓,尋找一英(因)里外的狐貍當糧食。 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 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記憶口訣7 3愛2人1終身 記憶口訣8 關愛教為終 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工作方針 a.優(yōu)先發(fā)展 b.育人為本 c.改革創(chuàng)新 d.促進公平 e.提高質量 記憶口訣9 憂郁改粗體 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 盧梭、洛克、夸美紐斯、福祿倍爾、裴斯泰洛齊、孟軻(孟子) 記憶口訣10 最近股市很孟,不斷跌停,很多人賠洛,陳奕迅就站在盧子上唱浮夸。 記憶口訣11 盧洛浮夸,太過苛求。
組織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培養(yǎng)學生的是:班級授課。 |
2 |
柏克赫斯特創(chuàng)立的教學組織形式是:道爾頓制。 |
3 |
教學活筆試教育學指導:教育發(fā)展的歷史形態(tài)的特征記憶口訣 目前教師招聘考試的難度越來越大,考試命題方向越來越深,尤其是教育學知識點較多,這樣會給參加考試的同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所以我們在夯實基礎知識的時候,要學會一些記憶方法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現(xiàn)在龍輝教育給大家提供關于“教育發(fā)展的歷史形態(tài)的特征”的記憶口訣。 一、原始社會教育的特點及記憶口訣: (一)特點 1、教育還沒有獨立的形態(tài),教育還沒有從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社會活動。教育與生產勞動緊密相結合。 2、沒有專門從事教育(職業(yè))的人員和相對固定的教育對象,沒有專門的為教育所用的內容和場所,更沒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 3、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生產和生活。這是一種很低級的沒有專門化的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教育。在原始社會中,由于沒有階級,人與人的關系基本上是平等的。 4、原始社會的教育沒有階級性,對每一個人來說,教育的機會是均等的,也可以認為教育是普及的,所有的兒童都在接受同樣的教育。 (二)記憶口訣:“兩生三沒” “兩生”:一“生”是指教育與生產勞動緊密相結合;二“生”是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生產和生活。
“三沒”:一“沒”是指教育還沒有獨立的形態(tài),教育還沒有從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分化出來;二“沒”是指沒有專門從事教育(職業(yè))的人員和相對固定的教育對象,沒有專門的為教育所用的內容和場所,更沒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三“沒”是指沒有階級性。 二、古代教育的特點及記憶口訣 (一)特點 1、階級性:學校成為統(tǒng)治階級培養(yǎng)人才的場所。 2、等級性:不同階層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 3、道統(tǒng)性:天道、神道、人道往往合而為一。 4、專制性:教育的過程是管制與被管制、灌輸與被灌輸?shù)倪^程。 5、刻板性: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比較單一,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 6、象征性: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能否受教育和受什么樣的教育是區(qū)別社會地位的象征。 (二)記憶口訣:“街(階)、道、等、專、刻、象” “街(階)”是指階級性;“道”是指道統(tǒng)性;“等”是指等級性;“專”是指專制型;“”“刻”是指刻板性;“象”是指象征性。 三、近代教育的特點及記憶口訣 (一)特點 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英國) 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德國)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二)記憶口訣:“公義世法” “公”是指公立教育崛起;“義”是指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世”是指教育的世俗化;“法”是指教育的法制化。 四、現(xiàn)代教育(20世紀以后的教育)的特點及記憶口訣 (一)特點 1、教育的終身化。這是對于將人一生分為學習階段和學習結束后階段的否定。 2、教育的全民化。世界全民教育大會提出的全民教育思想為國際所普遍接受,并在世界范圍內興起了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運動。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指全體社會成員享有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會,受到越來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tǒng)一性的否定,是社會生活多元化和人的個性多元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標、辦學模式、教學形式、評價標準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是指現(xiàn)代科學技術在教育技術上的應用,包括教育設備、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現(xiàn)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觀念的變化。
(二)記憶口訣:“全民多現(xiàn)身” “全”是指教育的全民化;“民”是指教育的民主化;“多”是指教育的多元化;“現(xiàn)”是指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身”是教育的終身化。
動中師筆試教育學指導:教學技巧之重要考點解析 教學的技巧是任何一個老師都不可以回避的問題,作為一個的教師必須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論知識,掌握基礎的教育理念,避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犯一些低級的錯誤,犯一些與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不一致的錯誤。而在教育理論知識過程中教育過程的規(guī)律以及教育教學原則又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塊,所以在教師考試當中這一塊也是筆試教育學指導:教學原則之重要考點解析 在招聘教師考試過程中,對教育學的考察中,教學原則這塊知識一直是考查的一方面,很多學生對這塊的復習比較混亂,沒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復習方法,龍輝教育的招教考試培訓專家們通過對知識點的分析,把這塊知識點通過題目進行了展示,以便讓學員盡快掌握教學原則這方面的內容。 在南京招聘教師考試過程中,對教育學的考察中,教學原則這塊知識一直是考查的一方面,很多學生對這塊的復習比較混亂,沒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復習方法,蘇文教育的招教考試培訓專家們通過對知識點的分析,把這塊知識點通過題目進行展示,讓廣大學員盡快掌握教學原則這塊知識。 1.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原則是( )提出來的?! ?/p> A.赫爾巴特 B.布盧姆 C.凱洛夫 D.贊科夫 2.依據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規(guī)律而提出的教學原則是( ) A.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C.因材施教原則D.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統(tǒng)一原則 3.“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 )。 A.《學記》B.《論語》C.《尚書》D.《孟子》 4.《學記》中提出的“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的主張對應的教學原則應是( )。 A.因材施教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C.鞏固性原則 D.啟發(fā)性原則 5.《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所闡明的教學原則是( )。 A.循序漸進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啟發(fā)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6.《禮記-學記》中提出“學不躐等”,講的是教學要重視( ) A.啟發(fā)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7.《學記》中說:“不陵節(jié)而施”下列哪些原則與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啟發(fā)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8.在下列主張中,比較準確地體現(xiàn)了啟發(fā)性教學原則的是( ) A.學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 開而弗達 D.溫故而知新 9.下列體現(xiàn)的是啟發(fā)性教學原則的是( ) A.視而不見,聽而不聞B開而弗達則思C學不躐等 D學而時習之 10.“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學原則。 A.系統(tǒng)性 B啟發(fā)性 C.思想性 D.鞏固性 11.“拔苗助長”違背了( )教學原則。 A.直觀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C.循序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2.羅杰斯的“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發(fā)學習”、“排除對學習者自身的威脅”的教學原則屬于( )。 A.非指導教學模式 B.結構主義課程模式C.發(fā)展性教學模式 D.最優(yōu)化教學模式 13.蘇格拉底的“產婆術”體現(xiàn)了教學原則的(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系統(tǒng)性原則 14.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能力,這遵循的是( )。 A.直觀性原則B.啟發(fā)性原則C.循序漸進原則D.鞏固性原則 15.教學內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同時又要保持一定的難度和速度,并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這主要體現(xiàn)( )的要求。 A.循序漸進和促進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 B.科學性和思想性統(tǒng)一的原則C.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D.集體教學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16.“教育者應先受教育”說明轉化后進生的( ) A.揚長原則 B.對事不對人原則 C.潛移默化原則 D.可接受性原則 17.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 ) A.具體細則 B.基本要求 C.方針政策 D.主要技能 18.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原則所遵循的主要教學規(guī)律是( )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B.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C.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D.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參考答案】 1.D 2.D 3.A 4.D 5.C6.C 7.C 8.C 9.B 10.D11.C 12.A 13.B 14.C15.A 16.C 17.B 18.A
必會出現(xiàn)的一塊內容。從題型角度來說相對比較靈活,可以說全題型備考,客觀題包括單選、多選、判斷、簡答,主觀題包括論述、材料都在歷年各省份的真題中出現(xiàn)過,頻率相當之高。 一、教學過程四大規(guī)律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guī)律 (1)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2.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1)掌握知識是發(fā)展智力的基礎 (2)智力發(fā)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tǒng)一規(guī)律) (1)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2)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為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奠定了基礎 4.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學習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3)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 二、教學八大規(guī)律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2.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原則 3.直觀性教學原則 4.啟發(fā)性教學原則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tǒng)性原則) 6.鞏固性教學原則 7.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 8.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首先對于這塊知識能夠把這些內容識記下來是最基本的,這里給大家一個口訣:“掌法(掌握發(fā)展)簡直(間接直接)了,只想(知識品德)踢倒(主體主導)你”,“課余(科學與教育)吃里脊(理論聯(lián)系實際),姑(鞏固)娘(量力性)齊(啟發(fā))尋(循序漸進)紙(直觀)”。少了一個因材施教,由于教學與德育都有八大原則,唯一相同的就是因材施教。 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口訣把兩塊最主要的內容記住,但一方面考試當中會出現(xiàn)細節(jié)性的記憶點,例如請簡述啟發(fā)性教學原則的實施要求,簡述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等,另一方面考試也最??疾榈氖抢斫馀c應用,所以重要的是結合講義與參考書深入到知識點本身,領會深層含義,例如給一段教學中的材料,評價該教師應用了哪些教學原則等。 三、經典例題: 1、《學記》提出的‚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教學原則與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循序漸進 B.鞏固性 C.因材施教 D.直觀性 2、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能力,這遵循的是(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3、【判斷題】《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與《論語》中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體現(xiàn)的是同一個教學原則。( ) 4、【判斷題】‚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體現(xiàn)了啟發(fā)性的教學原則。( ) 5、【案例分析題】分析下面的材料體現(xiàn)了什么教學原則?如何體現(xiàn)的。 于漪老師在上一節(jié)語文公開課時,當她講到課文中‚一千萬萬顆行星?時,一個同學發(fā)問:‚老師,‘萬萬’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于老師見狀便問大家:‚大家都知道‘萬萬’等于‘億’,那么,這里為什么不用‘億’而用‘萬萬’呢??全班同學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沒有人再發(fā)笑了,大家都認真地思考起來,并且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討論完后,于老師進行了總結。最后老師又問了一句:‚請大家想想,今天這一‘額外’的收獲是怎么來的呢?大家要感謝誰呢?請讓我們用掌聲表達對他的謝意!?大家把目光轉向那位同學,對他鼓起掌來。
生為完筆試教育學指導:基礎知識重點歸納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 一般考點: 古代中國:夏代已有學校產生 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 古希臘羅馬:雅典教育和斯巴達教育 歐洲奴隸社會著名的教育體系 二十世紀以后的教育:二十世紀后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特點 教育的終身化 全民化 民主化(教育機會均等) 多元化 技術的現(xiàn)代化 全球化 信息化 科學性 中國萌芽階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論語》 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教育作用:社會功能 個體功能(人的先天本性差別不大) 教育目的和目標:目的是希望培養(yǎng)出賢人和君子 目標是 仕而又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教育內容:以仁和禮為核心 教育原則與方法:啟發(fā)誘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因材施教(柴也愚,參也愚。。。。。。) 學習和思考并重 溫故知新 墨家的教育思想:教育作用:1)主張通過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建設一個民眾平等互助的兼愛社會。2)論強力而行:強調道德行為的鍛煉。 要求學生樹立強力而行的刻苦磨煉的精神。 道家的教育思想:主張絕學和愚民 認為絕學無憂 根據道法自然的哲學,主張教循自然原則,一切順其自然。 《學記》 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專著
《學記》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玉不琢不成器。。。。。。揭示了教育的個體功能。2)論教育制度和學校管理:追求古代理想社會制度的方式 提出要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學制系統(tǒng)。3)教育教學原則:教學相長(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尊師重道 藏息相輔 豫時孫摩(預防、及時、循序、觀摩) 啟發(fā)誘導 長善救失 亞里士多德 教育遵循自然 昆體良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 《雄辯術原理》(《論演說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學法論著。 教育學的獨立形態(tài)階段:培根首次提出將教育學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 歸納法也是由他提出的。 1、教育學學科的建立 夸美紐斯: 《大教學論》 教育學形成獨立學科的標志 近代第一本教育學專著 (教育目的:為人的永生作準備,教育有其現(xiàn)世目的,人應該過好現(xiàn)世的生活。 泛智教育:所有的人通過接受教育而獲得廣泛、全面的知識。“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 教育適應自然 學制系統(tǒng) 班級授課制 教學原則(直觀、系統(tǒng)、量力、鞏固、和自覺等) 盧梭:對自然性思想作了新的解釋 認為人性本善 根據社會要求強加給兒童的教育是壞的教育,讓兒童在自然中順其自然發(fā)展才是好的教育。 康德:將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大學中講授的第一人 受盧梭影響 認為人的所有自然稟賦都有待于發(fā)展才能生存
|